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意思(月球背面究竟有啥“秘密”?)

100人浏览   2024-09-09 16:15:07

嫦娥四号的探测任务。

1965年6月,科学家们曾首次利用反射雷达观测到月球背面的表面特征,但是因为分辨率太低,这些图像仍不能解决关于月球背面有什么秘密的问题。

自此之后,科学家们便一直想派飞机去看看,但这项任务一直没能进行到最后一步,因为美国拒绝给前苏联和中国发射国旗的邀请。

直到2019年,在嫦娥三号成功完成月球探索任务后,中国宣布将进一步向月球背面派遣一个探测器。

不久之后,嫦娥四号探测器就被火箭送上了空中,并成功进入地球轨道。

随后,月球年四号前进了一个月,并于1月3日成功登陆在月球背面的一个巨大陨石坑中。

此时,全世界的人们都沸腾了起来,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的第三个国家,在这个黑暗的地方成功完成了一次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 Challenger Seeker 主要由 Umu 研制和建造,是一架遥控小飞船。

它拥有6个探索机器人的姐妹,分别是 Yutu-1 和 Yutu-2,分离后将飞船送到了两个月球的不同侧面。

同时,在飞船上也携带了科学仪器,让月球能够看清自己背后的样子。

探测器传回来的图像。

从探测器传回来的第一张照片来看,这里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奇特。

通过月球穿透雷达探测到的信息,科学家们认为月球背面的地质结构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表层岩屑,厚度约为2.97米。

第二部分是岩屑层,厚度在25.5到49.5米之间不等。

第三部分是土壤层,厚度不一,在60.3到75.9米之间。

第四部分是岩石层,厚度在128.3到160.2米之间。

从这些信息来看,科学家们可以推测出,月球背面的表层并不适合有生命体生存,但是下面的土壤和岩石或许能够容纳一些生命体的存在。

因此,他们在分析完这些数据后,对于月球背面是否有生命体存活的问题又重新充满了希望。

然而,当他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像时,却发现有一件无法解释的事情:

和正面的撞击坑相比,背面的撞击坑更复杂!

撇开正面不谈,仅仅是之前已经在表中发现的那些撞击坑就已经很恐怖了。

正面的大撞击坑几乎已经不能称作山了,因为它们几乎都是椭圆形,还大了20倍,形成他们是因为地壳受到巨大压力破裂防止烧溶岩所致。

这些撞击坑甚至还被分成了两类,一种是单层结构,另一种是多层结构。

但在月球背面,仅仅只是之前已经在表中发现的那些大撞击坑就已经让我根本没办法和正面的相比了,因为它们的数量多得离谱!

这些撞击坑完全被认为是由原始的地壳结构通过地下压力吹出来的气体或其他液体形成的岩石构成的,所以他们并没有上面那种奇怪的形状,只是内部构造有所不同。

不仅如此,这些大撞击坑之间还没有规律可循,从全景图上根本看不出它们有什么规律可言。

即使在大撞击坑之间,还有大量小撞击坑,数量上更是令人眼花眼花缭乱!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背面的图片,可以非常明确地得出一个结论:背面的撞击坑数量远远高于正面,这是由于地壳本身相对比较原始,所以这些小撞击坑并没有最后阻止发生大型撞击,所以才让它们大量涌现。

但是,它们大的惊人之余,却又显得如此原始?

这是为什么?

原来,这些大撞击坑是由太阳风和宇宙射线造成的,因为它们会将氢原子吹进月球表面的矿石颗粒中,导致它们产生不同程度的颜色变化。

因此,在科学家看来,这些大撞击坑比正面的更古老,这是由它们的原始状态证明的。

这些地质结构证据显示,在早期太阳系时期还没有碰撞形成太阳系之前,太阳和其他恒星就开始散发能量,这引发了一系列行星形成过程中无法阻止的大碰撞。

与正面不同的火山岩层。

我们都知道,由于地壳板块之间的摩擦,地下岩浆会逐渐升高并形成许多火山,从而导致火山爆发逐渐形成陨石坑,并在之后不断被湿气侵蚀。

正因如此,所以正面的火山岩层会更加丰富,因此我们看到正面的那些大孔周围浓密的火山形成就不足为奇了,但在月球背面却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那是因该说明什么呢?

科学家们对比正面与月面的火山岩层发现:月球正面的有多孔质,而月球背面的则是单孔质,这就是说明这里没有火山活动的证据原因所在。

于是,他们开始用之前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想要找出解释,并最终成功找到了他们要找的数据之一。

通过这些数据发现,正面与反面火山岩层最大的组成元素致使硅铁矿在背面也有所观察,但百分比相较较低,仅有1.4个百分点,其它几个元素主要看其组分少于微软1%,显示出两者组成元素的差异性也非常显著。

另外,通过分析专家也得出了结论:因为正面因为经受影响更少,被撞击次数相对较少,所以整体地壳厚度比较薄;然而反面因为受到更多次撞击,所以地壳普遍比较厚,因此导致火山活动很少发生,也是自身原因无法再继续演化造成的结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