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额是什么(如何确定公司注册资本多少金额合适?)

100人浏览   2025-03-21 02:38:56

假设你打算成立一家公司,公司名字想好了,做什么业务也想好了,办公场地也找好了,合伙人也找到了,可谓万事具备,有个问题是:

公司注册资本多少金额合适呢?

是1万元?是10万?还是100万?甚至是1000万?

我观察了一下身边的案例,90%的情况下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是公司创始人拍脑袋决策的,“要不就注册100万呗,听上去有面子啊!”

注册资本多少金额合适,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牵涉到《公司法》、财务、税务,提醒各位有打算成立公司的读者千万不要草率决定。

今天我就通过此文给大家一个简单可行的确定公司注册资本金额的方法,同时说清楚背后的法律、财务、税务因素的考虑。

说明:1.为了聚焦问题,不因延伸讨论而将问题复杂化,本文不讨论公司股权结构即多位股东的出资比例,仅讨论注册资本金额大小。2.本文目标读者群体仅针对个人创业者,即你成立这家公司是真的拿来做实体业务的,且仅针对有限责任公司形式,之外的其他情况不在此文讨论范围。

先说结论,公司注册资本最简单的确定方法是:成立公司时需要多少启动资金,更具体一点就是你自己或合伙人一起能拿得出多少现金来成立公司,这个金额就是公司注册资本的金额!

案例1,你是一个资深装饰设计师,现在准备单干,成立一个装饰设计公司,前期花费并不多,主要是办公场地租赁费和采购笔记本电脑这些支出,你估算了一下需要花费5万,关键是你自己也只能拿出这么多钱,那么注册资本就是5万元。

案例2,你和合伙人打算开一家餐厅,场地租金、物管费、门店装修、设备费、工作人员前三个月工资等开支加起来需要花费30万,你和合伙人也能凑齐这个数,那么你成立这家餐饮公司的注册资本就是30万。

案例3,你和合伙人打算成立一家制造业公司,前期设备投入、原材料备货等开支较大,简单测算估计要投入200万,但是你和合伙人的钱凑起来只有100万,那好,公司注册资本就是100万。

以上三个案例,是我观察的身边90%个人创业成立公司的类型。

再复述一下重点:公司注册资本的金额就是你能够拿出用于筹备公司开业的资金金额!

好了,解决了注册资本金额的大小,请务必按照我梳理的以下流程开设公司,至于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流程操作,我会从《公司法》、财务、税务三方面做一个解释。

首先,搞清楚“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有限责任”这两个概念。

先来看《公司法》第1章第3条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它确定了“公司法人人格独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见下示意图)

如上示意图,翻译成人话就是:虽然你是公司的股东及实际经营者,你觉得公司是你自己的,但是,在法律面前,公司是公司,你是你,你和你成立的公司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主体!

举例解释:你私人银行卡上的1万元是属于你的私人财产,可由你自己自由支配,但是你的公司银行账户上的1万元,却不是你个人的私人财产,你不能“公款私用”!对应的,如果公司欠了别人1万元,应该由公司来还这1万元,而不是由你本人还款。

公司作为法人的“法人人格独立”是《公司法》的立法核心,正因为有了公司法人人格独立才引申出“有限责任”,即“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这句话里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即公司营业执照上的“注册资本”

说明:“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简单解释,“法定代表人”是自然人,对外代表公司,“法人”是“公司”这个实体在法律里作为权利和义务的承载主体。

在实务操作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就是“注册资本”过大。

注册资本过大,例如1,000万元,意味着作为公司股东的你承担违约责任的上限是1,000万!而且这还牵扯到一个税务问题,即印花税,按照《印花税》法的规定,公司成立时以“实收资本”金额的万分之二点五缴纳印花税,1,000万的注册资本就需要缴纳贰仟伍佰元!

注册资本过小呢?

在司法实务中极有可能法院会认为你在规避“有限责任”,进而否定公司的“法人人格独立”!带来的后果就是你作为公司股东承担公司违约赔偿的连带责任。

所以,注册资本的金额应由实际的公司启动资金决定,即成立一家公司开展业务需要投入多少钱,且是你作为公司老板和股东能拿出多少钱。例如成立公司启动资金需要100万,但是你和股东只拿得出10万,注册资本就是10万元。

接下来重点强调示意图的第3步和第4步。

在确定了注册资本金额后,很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注册资本实缴到位,具体就是如果公司注册资本是10万,你一定要在银行开立一个公司基本账户,并由你本人和股东往公司银行基本账户打款10万(注意打款备注“投资款”),使公司“注册资本”和“实缴资本”一致

实务中,如果注册资本金额较大,股东一次性全额支付“实缴资本”有困难的,可以通过公司章程约定分期支付“实缴资本”,进而形成“实缴资本”小于“注册资本”的情况。

而实务中90%的情况是“实缴资本”为零!

从财务上解释,你和股东将按照“注册资本”的金额以“投资款”的名义支付到公司银行基本户,形成“实缴资本”,其实就是给公司注入了启动资金,公司成立之后的所有开支,都应该从公司的对公账户支付,并取得相应的发票。

而实务当中,90%的情况是公司的股东和实际经营者“私账公用”、“公账私用”,即通过私人账户支付各类公司运营费用,同时将各类公司经营收入归集到私人账户,用于支付各类经营开支,又或是从公司银行账户支付到创始人或股东私人账户用于个人及家庭消费。

而在金税四期的环境下,“私账公用”和“公账私用”行为是税务稽查的重点!

强调一个重点:老板要自己给自己发工资!

很多人认为,我自己成立了公司,我给员工发工资理所当然,但是公司都是我自己的,难道我还要给自己发工资,我个人和家庭消费直接从公司账户划款不就行了吗?

还真不行,你还真得给自己发工资!

为什么?还是因为前文所述的“公司法人人格独立”!

你是你,公司是公司。公司经营产生的收入,不等同于你私人的收入!

你本人和公司股东从公司合法获取收入用于个人及家庭消费,只能通过两种途径:工资、分红。

这两者都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区别在于:股东如果不在公司任职,没有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则只能享受公司税后分红,只有在公司任职且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才能领取工资。

除了工资和分红两种方式之外的其他任何方式,创始人或股东从公司获取的资金都有可能被税务认定为需要缴纳个税。

同时司法实务中,如果创始人、股东与公司不能做到财务核算独立,则可能被法院否认“公司法人人格独立”,进而让股东承担公司违约的连带责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