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历史悠久,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分别与陕西省、四川省接壤。
原始社会时期,早在7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地劳作活动。

原始社会时期的地图
战国时期,属于氐羌部族的活动范围。

战国时期的地图
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分成了三十六个郡,来进行治理,隶属于陇西郡、白马分别管辖,境内设立的下辨县归属陇西郡辖领。

秦朝时期的地图1

秦朝时期的地图2
西汉时期,隶属于益州刺史部的武都郡、广汉郡,凉州刺史部的陇西郡分别管辖,境内设立的武都道、下辨道、河池、上禄、平乐道、修成道等地,归属武都郡辖领;阴平道归属广汉郡;氐道归属陇西郡辖领。

西汉时期的地图1

西汉时期的地图2
东汉时期,隶属于凉州刺史部的武都郡、陇西郡、汉阳郡,益州刺史部的广汉属国分别管辖,武都郡下设有下辨、羌道、武都道、上禄、河池、沮县、故道等地,郡治设在下辨县;氐道归属陇西郡;广汉属国设有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等地,治所设在阴平道;部分区域归属汉阳郡。

东汉时期的地图1

东汉时期的地图2
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属于魏蜀两国的交界之地,分别隶属于蜀汉益州的武都郡、阴平郡,曹魏雍州的天水郡、南安郡分别管辖,蜀汉的武都郡辖领有下辨、羌道、武都、河池、沮县、故道等地,郡治设在下辨县;阴平郡辖有阴平、广武两县,郡治设在阴平县;北部区域归属曹魏的天水郡分别辖领。

三国时期的地图1

三国时期的地图2
西晋时期,隶属于秦州的武都郡、阴平郡、天水郡分别管辖,武都郡下设有下辨、武都、河池、沮县、故道等县,郡治设在下辨县;阴平郡设有阴平、平武两县,郡治设在阴平县;北部的始昌县归属天水郡辖领。

西晋时期的地图.
隋朝时期,隶属于汉阳郡、河池郡、顺政郡、宕昌郡、武都郡分别管辖,汉阳郡辖有上禄、长道、潭水等县,郡治设在上禄县;河池郡设有梁泉、两当、河池、同谷等县;修城县归属顺政郡辖领;宕昌郡辖领有良恭、和戎、怀道等县,郡治设在良恭县;武都郡下设有将利、建威、复津、盘堤、长松、曲水、正西等县,郡治设在将利县。

隋朝时期的地图1

隋朝时期的地图2
唐朝时期,初始时,将天下设成十道来进行治理,隶属于陇右道的成州、宕州、武州,山南西道的凤州、兴州,以及剑南道的文州分别管辖,宕州辖有怀道、良恭两县,州治设在怀道县;成州设有上禄、长道、同谷三县,州治设在上禄县;武州设有将利、复津、盘堤三县,州治设在将利县;河池、两当两县归属凤州辖领;长举归属兴州;文州辖领曲水、长松两县,州治设在曲水县。

唐朝时期的地图1

唐朝时期的地图2

唐朝时期的地图3
北宋时期,隶属于秦凤路的岷州、成州、凤州、阶州,利州路的文州、兴州分别管辖,境内设置的祐川、大潭、长道等县归属岷州辖领;成州下设有同谷、粟亭两县,州治设在同谷县;阶州设有福津、将利两县,州治设在福津县;河池、两当两县归属凤州辖领;文州设有曲水县,州治设在曲水县;长举县归属兴州辖领。

北宋时期的地图1

北宋时期的地图2
南宋时期,宋金对峙,属于南宋的势力范围,隶属于利州西路的西和州、成州、凤州、沔州、阶州、文州分别管辖,西和州设有祐川、长道、大潭等县;成州设有同谷、粟亭两县,州治设在同谷县;两当、河池两县归属凤州辖领;长举县归属沔州辖领;阶州设有福津、将利两县,州治设在福津县;文州设有曲水县,州治设在曲水县。

南宋时期的地图
元朝时期,隶属于陕西行省的西和州、成州、徽州、阶州,宣政院辖地的礼店文州元帅府、文扶州万户府、阶文扶州上千户所分别管辖。

元朝时期的地图1

元朝时期的地图2
明朝时期,隶属于陕西布政司的巩昌府、岷州卫分别管辖,境内设置的礼县、西和、成县、徽州、两当、阶州、文县等州县归属巩昌府辖领,部分区域归属岷州卫辖领。

明朝时期的地图
清朝时期,隶属于甘肃省的巩昌府、秦州、阶州分别管辖,境内西北部分区域归属巩昌府,以及另外一块飞地西和县也归巩昌府辖领;礼县、徽县、两当三县归属秦州辖领;阶州下设有阶州、成县、文县等州县,州治设在阶州。

清朝时期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