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
中国上下五千年,多少城市兴盛又湮灭,从城市的变迁感受民族的兴衰,文明的传承。地图均出自《中国历史地图集》。
伊春市,别称林都、林城,黑龙江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旅游城市和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伊春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省东北部,东部与鹤岗市、佳木斯市相接,南部与哈尔滨市接壤,西部与黑河市和绥化市毗邻,北部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州隔黑龙江相望,界江长245.9公里。伊春市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散居的边疆城市。伊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号称为“天然氧吧”。被誉为“祖国林都”、“ 红松故乡”。
伊春市嘉荫县,因埋藏有丰富的恐龙化石而蜚声中外。保兴旧石器时代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初步推定距今约2万年。桦阳遗址第2文化层(距今约1.4万年前)发掘出数以万计的石器遗存,该遗址该文化层为一处原地埋藏的石器制造场,较为完整地保存了距今约1.4万年前人类活动的原始面貌。显示出桦阳史前人类对石料资源高度的认知性、选择性与开发能力,以及清晰的技术与空间组织策略。桃山遗址出土了一批有价值的石制品,呈现出从旧石器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面貌,对研究我国东北地区新旧石器文化过渡的演变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桦树林子遗址、大砬子遗址采集到手制夹砂红衣陶、红褐陶和灰褐陶片,从文化内涵来看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部族的居住址。

西周
商周时期,三江平原的居民是肃慎人。肃慎是中国古代东北民族,是现代满族等通古斯诸族的祖先之一。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到满族、赫哲族,历经几千年,肃慎一系在三江平原上有着连贯的发展史。舜、禹时代,已与中原有了联系。舜时,息慎氏朝,贡弓矢﹔禹定九州,周边各族“各职来贡”的,东北夷即有肃慎。周武王时,肃慎人入贡“楛矢石砮”。成王时,肃慎氏来朝,成王命大臣荣伯作“贿息慎之命”。康王时,肃慎复至。周人在列举其疆土四至时称:“肃慎、燕、亳,吾北土也。”可见远在春秋以前,肃慎人已臣服于中原王朝。根据文献的记载,从传说中的虞舜、禹到有文字记载的商周时代,“海外肃慎”一直来服。这使“肃慎来服”成了圣王威德远播的丰功伟绩,为后世所景仰。

秦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0年),秽陌人的一支,建立了一个国家叫橐离国,也叫索离国。濊貊(huìmò)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是濊族与貊族的合称,以农业城栅为特点,不同于游牧族。古文献称之为“白民”,“毫人”或“发人”。与肃慎和东胡被称为我国古代东北三大民族。《后汉书-东夷列传-扶余》载:北夷索离国,国王出行,其侍儿于向妊身。王还,欲杀之。侍儿曰:前见天上有气,大如卵子,来降我,因以有身。王囚之,后遂生男。侍儿之子就是扶余国建国之王东明。秦时,为扶余人和肃慎人游牧地带。秦末,东胡强盛,其首领曾向匈奴要求名马、阏氏和土地,后为匈奴冒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的一支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称鲜卑。松嫩平原上有一种树,树上有种盐可食用,部分东胡人到了松嫩平原,他们把食用这种盐的人叫扶余。

东汉
西汉至北魏,属夫余国。西汉初期,东北地区建立了第一个地方农业制国家——扶余国(都城长春),扶余国的农业畜牧业已经十分发达,开创了北疆历史文化的先河。西晋以后扶余国势衰落。公元285年西部鲜卑族入侵,扶余王自杀,扶余国第一次灭国。第二年晋武帝派兵帮助复国,公元346年扶余王城由喜都迁到农安。

南北朝
南朝宋元嘉十三年(436年),夫余内乱,北部勿吉族入侵,扶余王逃到高句丽,其国灭亡。夫余亡后,其北部遗民渡那河(今嫩江)而居,号达末娄,亦称豆莫篓。五世纪末叶,勿吉灭夫余。

隋
隋朝时期,勿吉又转称靺鞨,发展成七大部,分别为粟末靺鞨(与古高丽相接)、伯咄部(在粟末部之北)、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拂涅部(在伯咄东)、号室部(在拂涅东)、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白山部(在粟末东南)。伊春地区居住的古代民族是黑水靺鞨,黑水指的是黑龙江。黑水部尤为劲健,是古之肃慎氏。

唐
唐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派军击逐黑水靺鞨至张广才岭东的三江平原和乌苏里江流域一带。黑水靺鞨部故地被纳入唐朝版图,置黑水都督府,伊春地区属黑水铁利部。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渤海王国建立,下设3京、15府、62州,其中有铁利府,但铁利府驻地不在今铁力,而在依兰,同时期在渤海国北方还有个铁骊(离)国。

辽
辽宋时期属东京道女真五国部属地。辽王朝在黑龙江地区(包括苏联海滨地区)设置七大王府,其中的铁骊国王府就在今铁力县境之北。铁骊部为大辽属国之一,在辽国时期设置有铁骊国王府,以其首领为王管理其民;后又在黄龙府设铁骊军详稳司,统领其兵马。

金
金代,伊春为上京会宁府蒲与路所辖。辽天庆四年(公元1114年),铁骊部酋长回离保率部众归附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金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金太宗吴乞买(完颜·晟)以铁骊人突离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其族后逐渐融合于女真族之中。

元
公元1234年,蒙古帝国灭金。牡丹江流域女真族归于元朝政府统治之下。元属辽阳行省水达达路。

明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建洲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绥芬河、长白山一带。隶属奴尔干都指挥使司屯河卫辖区。明代海西东水陆城站的建立,不但加强了明朝对东北的经营管理,也促进了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清
清初,为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地。1662年(康熙元年),宁古塔昂邦章京升为镇守宁古塔等处将军,伊春地属之。1683年,宁古塔将军所辖西北地区设置黑龙江将军,伊春在其辖境内。1698年,黑龙江将军之下设置齐齐哈尔副都统,伊春为其辖境。